赤小豆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赤豆(《日华子本草》) , 红豆(《纲目》) , 红小豆(《原始》) 。
【赤小豆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 carat us Roxb.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 isWight.的于燥成熟种子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东、广西、江西等省区 。秋季豆荚成熟而未开裂时 , 割取全株 , 晒干 , 打下种子 , 除去杂质 , 再晒干 。
【历史沿革】唐代有烧作末 , 熬令坼(《千金》) , 浸令芽出 , 暴干法(《千金翼》)等 。宋代有炒熟(《圣惠方》) , 捣研 , 煮(《证类》) , 酒浸 , 焙法(《总录》)等 。明代有去皮 , 醋浸(《普济方》) , 酒煮法(《奇效》)等 。清代沿用前法 。现行有发芽 , 取赤豆皮法(《集成》)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 , 洗净 , 晒干(《中国药典》1985年版) 。
炮制
1.发芽取原药材 , 洗净 , 加水浸半天 , 闷润 , 每天换水至芽长出3mm时 , 晒干即可(《集成》) 。
2.取赤豆皮取原药材 , 拣净杂质 , 加水泡2~3小时 , 润2~3天 , 当芽长至3~6mm长时 , 晒干后加水喷湿外皮;垫高磨心3mm多 , 把豆磨碎 , 簸去内仁 , 取红皮供药用(《集成》) 。
【成品性状】赤小豆:呈长圆形 , 稍扁 。表面紫红色 , 无光泽或微有光泽 , .一侧上端有白色凸起的脐点 , 中间凹陷成纵沟 , 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 。种仁两瓣 , 乳白色 。气微 , 味微甘 , 嚼之有豆腥气 。赤小豆芽:一端有卷曲胚根 , 外皮质脆易裂开 。赤小豆皮:为卷曲不规则状的红色碎片 。
【性味与归经】甘、酸 , 平 。归心、小肠经 。
【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 , 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 , 脚气浮肿 , 黄疸尿赤 , 风湿热痹 , 痈肿疮毒 , 肠痈腹痛 。
【用法与用量】9~30g;用时捣碎 。外用适量 , 研末调敷 。
【处方应付】处方写赤小豆付净赤小豆 。写赤豆皮、赤小豆衣付赤小豆皮;写赤小豆芽付赤小豆芽 。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 , 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
【化学成分】含a- , 3-球肮、脂肪酸、淀粉、糖类、植物甾醇、色素、三萜皂甙 , 还含脂肪 , 微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z及粗纤维、磷、铁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