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锜胃痛三味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胃痛三味方
【配方组成】黄连6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30g
【作用与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适应证】小结胸病,胃脘痛,痰热互结,胸脘痞闷,
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
【欧阳氏临证心得】《灵枢》谓:“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 。”故后世称胃痛为心胃痛 。因寒温不调,饮食失节,胃失和降而壅滞不通所致 。临床有胃脘近心部经常作痛,多伴有腹胀、呕恶、不思食等表现 。常见有寒邪犯胃、胃肠积热、饮食积滞、胃阴亏损、脾胃虚寒五种证候,当根据胃痛特点(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灼痛、痛而喜温喜按、痛不可按等)及兼症的不同,辨其寒热虚实而施治 。
杨某,男,45岁,工人 。患者素嗜酒,长期在高温车间
工作,又兼饥饱不时,久之遂成胃痛 。一日胃脘痛发作,经数天不止,辗转不安 。诊查心下灼热疼痛不可按,口渴尿黄,便溏不爽,呕恶,食不下,口中秽气逼人,苔黄厚腻,脉滑而数 。检视前医所处方,率多陈皮、木香、香附、高良姜、枳壳之属 。宜当清胃泻热,予小陷胸汤,药仅半夏、黄连、全瓜蒌三味,连服5剂,痛遂止,苔退后渐渐进食 。此后每于发病时,自用此方药二三剂,即可缓解 。(患者周围其他胃痛患者,服他药不效,转用此方而愈者亦不少 。因此号称“胃痛三味方”,遂广为流传 。)
【解读赏析】此方为小陷胸汤的底子 。痰热互结中上二焦,用小陷胸汤,实属药简功宏 。《伤寒论》所谓小结胸证“正在心下,脉沉滑,按之则痛”实即指胃痛之属于热证者 。即实热证,一般辛温行气之药自非所宜 。《伤寒论》大陷胸汤后,又有小陷胸汤以治结胸之轻者,盖其证既轻,治之之方亦宜轻矣 。《伤寒论》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按心下之处,注疏家有谓在膈上者,有谓在膈下者,以理推之,实以膈上为对 。盖膈上为太阳部位,膈下则非太阳部位 。且小结胸之前,谓:“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
所以说,大陷胸汤所主之病,说是心上,仍属胸中无疑 。阳明腑实之胃肠热结症与中气虚兼夹湿热症也可见痞病,舌苔黄,但非本方治症之胸有痰热实邪之象,故不宜用 。另脾胃虚寒、大便溏者均不宜用 。
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宜排气饮加减主之;食滞者兼乎消导,寒滞者兼乎温中,若止因气逆,则但理其气,病自愈矣 。其有诸药不效,气结难解者,惟神香散为妙 。
若气有滞逆,随触随发者,宜用后简易二方最妙 。
盖结胸一证,出自《伤寒论》,泛指邪气滞于胸胁、脘腹之病证,为湿热互结而成 。湿重于热,湿为阴邪,得阳则化,故而喜温,烘砖温熨,不可以此视为中寒而用辛温 。口干为湿热中阻,津液不能上承,更不可误为阴虚而以滋润 。二者之别,在思饮与否,当予铭记 。
临床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还有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方,昔年清代名医陈修园十分重视此方,方简药精,即丹参饮 。当代名医焦树德先生又有发挥,创制“三合汤”,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临床极效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 。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 。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
【欧阳锜胃痛三味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 。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 。高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祛郁” 。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 。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 。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郁所致的胃脘痛 。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 。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再参《本草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 。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 。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 。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相合而成,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 。
推荐阅读
- 欧阳锜三黄泻心汤加黄柏、赤芍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六君子汤加紫菀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定喘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二陈加豆蔻、草果、杏仁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小青龙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麻杏石甘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顺气导痰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归脾养心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加味温胆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 欧阳锜温胆汤加南星、菖蒲、郁金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