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锜小蓟分淸饮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小蓟分淸饮
【欧阳锜小蓟分淸饮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配方组成】川草薢12g,石菖蒲18g,乌药15g,木通6g,
车前草18g,蚕沙12g,石韦12g,苦参15g,牡丹皮10g,
乳香12g,地龙12g,小蓟24g,甘草梢10g
【作用与功效】分利湿热 。
【适应证】遗精,小便短涩不利,茎中刺痛,前列腺炎 。
【欧阳氏临证心得】钱某,男,41岁 。化工厂干部 。素患遗精,小便常余洒不尽,一次冒暑远行,小便短涩不利,茎中刺痛,经清利后已解 。续因遗精未止,又服封髓丹、肾气丸之类,现小便点滴不通,胀闷难忍,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炎,用八正散加减一周后,虽小便通利,但常觉尿道不尽,尿后为米泔,点滴不禁,深以为苦 。某医以其遗泄过多,兼有腰膝酸软等症,仍用封髓丹、肾气丸等温补固涩之剂,病情日益增剧 。察其色,面黑而悴,诊其脉沉细而数,舌质深红、苔黄黑,当分利湿热,与小蓟分清饮加海金沙、乌药、川楝子、丹参之属,服药3剂后小便渐通,尽10剂,小便始畅 。再用上方去苦参、牡丹皮、海金沙、乳香、丹参,加鲜芦根、白茅根,连服10剂,黄苔退净,但尿后仍有余沥,仍用小蓟分清饮加乌药、益智仁、女贞子、金樱子,2个月后始恢复正常 。
阳盛之年而遗泄之证,多因相火妄动,精不能固所致 。
满则溢,故鲜见肾虚之证 。但遗泄之后则败精停蓄,清浊不分,当分清导浊,不宜妄用温补固涩 。本例2次误用温补固涩,引动相火,致病情一再加重,非较长时期分清导浊不为功 。但清利后,苔退舌净仍有余沥,实中夹虚,又当稍佐女贞子、益智仁、金樱子以事补涩 。
【解读赏析】斯方用木通者,其出自《药性论》《本草经集注》曰:“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 。或云即葍藤茎 。”
《唐本草》曰:“通草,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 。南人谓燕覆,或名乌覆,今言葍藤,葍覆声相近尔 。”
《本草图经》谓:“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 。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 。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 。或以为葡萄苗,非也 。今人谓之木通 。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 。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 。通脱稀有使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 。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诸药毒 。”
《本草经疏》谓:“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 。妊娠忌之 。”《得配本草》说:“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
临床上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损伤肾小管及间质,会使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患者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 。临床上表现为,初期出现急性肾衰竭,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
木通对肾脏的毒性应特别引起注意,因为关木通单次口服10g,即可引起中毒,而这个剂量非常接近常用量 。此外,由于关木通造成的肾脏损害为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症状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觉 。木通作为复方汤剂成分之一,应用很广,而且作为“渗湿利尿药”,常被用于已有肾脏疾病的病人,从而引起慢性肾脏损害 。
治梦遗精滑,总皆从失精之治 。景岳曰:“虽其证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 。盖遗精之始,无不病由乎心,正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 。故凡以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外有妄遇,以致君火摇于上,相火炽于下,则水不能藏,而精随以泄 。初泄者不以为意,至再至三,渐至不已,及其久而精道滑,则随触皆遗,欲遏不能矣 。斯时也,精竭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去死不远,可无畏乎 。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 。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 。凡少年初省人事,精道未实者,苟知惜命,先须惜精 。苟欲惜精,先宜净心 。但见伶俐乖巧之人,多有此病 。而田野愚鲁之夫,多无此病 。其故何也?亦总由心之动静而已,此少年未病之前,所当知也 。及其既病而求治,则尤当以持心为先,然后随证调理,自无不愈 。使不知求本之道,全恃药饵 。而欲望成功者,盖亦几希矣 。”
遗精之证有九:凡有所注恋而梦者,此精为神动也,其因在心 。有欲事不遂而梦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肾 。有值劳倦即遗者,此筋力有不胜,肝脾之气弱也 。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辄遗者,此中气有不足,心脾之虚陷也 。有因湿热下流,或相火妄动而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也 。有无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虚,肺肾之不固也 。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气之单薄也 。有久服冷利等剂,以致元阳失守而滑泄者,此误药之所致也 。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 。凡此之类,是皆遗精之病 。
临床治常见的前列腺炎,小便短涩不利,茎中刺痛,多是如景岳所曰:“热蓄膀胱,溺赤热甚,而或痛或涩者,必当专去其火,宜先用抽薪饮、大厘清饮、七正散之类主之 。若小水不利,而烦热难解者,惟绿豆饮为最妙 。若兼大便燥结者,宜八正散主之 。若微热不甚,或热势稍退者,宜加减一阴煎,或导赤散、火府丹、清心莲子饮之类主之 。若小水不利者,宜清肺饮子主之 。”
对于命门虚寒,阳气不固,久不能愈者,当培补命门,
宜右归丸、益志汤、八味地黄丸之类 。若虚本不甚,而胞气微寒不摄者,最宜萆薢分清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