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习惯性流产医案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 。习惯性流产发病率为总妊娠的1%,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复杂,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43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因此没有包治习惯性流产的灵丹妙药,只有依靠先进的西医学对引起习惯性流产的病因进行准确分析,确切诊断后对症治疗,才能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 。
中医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 。其中一般妊娠3个月以内,胎儿尚未成形而堕者为堕胎;妊娠3个月以后,胎儿已成形而堕者为小产 。主要机制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临床常见分型有肾气亏损和气血两虚等 。故在治疗上,以调补肝肾为大法,余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习惯性流产医案】【病案举例】
1.张某,女,27岁,2001年结婚,婚后孕4次,均于妊娠4月时流产,曾四处医治罔效 。此次已妊娠3月余,见阴道流血少许,恐又流产,径来邀余诊治 。问其病史,患者自述,婚前体健,婚后半年初妊娠,未满1月无故流产,4月内流产1次 。每次流产前有剧烈腹痛,阴道流血,伴紫黑血块,若核桃大小出五六枚后,有宫内容物相继排出,随后腹痛顿减,数日后,腹痛消除,流血渐止,病体始安 。刻诊:患者面色晦暗少泽,表情痛苦,面部妊娠斑,眼眶暗黑,唇紫,舌质紫有瘀点,边有齿痕,苔薄白,两手脉象均弦滑 。依其病史,结合脉症,有瘀血阻胞之征 。病证颇如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
中所述“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有其地,胎至二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胞胎从旁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胞胎,胎无所养故小产” 。王氏治该病例用少腹逐瘀汤,并称该方为“种子安胎第一方” 。今病证颇似,遂用该方投服:没药9g,小茴香6g,当归9g,川芎6g,肉桂5g,延胡索5g,干姜5g,赤芍9g,蒲黄(包煎)9g,五灵脂9g.1剂,服药当日,腹痛阵作,家人惶惧,恐药不对证 。笔者告其药证相符,静观其变 。易时,家人告知,阴道流血,伴紫黑血块数枚,现腹痛亦减 。再诊其脉象,双手脉均现细缓之象,此乃药中病机 。至次日,患者腹痛轻微,阴道有少量流血,无血块,有明显进食欲望,嘱进稀软饮食 。已知治法得当,患者因数次流产,早已气血大伤,经治疗瘀阻己去,宜用补气养血安胎之品、使气血渐复,胞胎得固 。以寿胎丸为基本方加黄芪、当归、红参、黄芩、杜仲、茯苓、白术、服1剂,药后无明显不适,无腹痛,流血已止,患者精神明显好转 。用上方调治数日,病体渐复 。其后,每旬服上方3剂,至妊娠6个月而停药 。期间戒房事,少提劳之举,戒怒静养是年年底,足月顺产一男婴 。
2.患者,女,32岁,工人 。自述结婚7年,曾孕3次,均在妊娠3个月左右流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给予黄体酮、沙丁胺醇等治疗未效,患者至今3年未孕 。来诊时适逢经期,诉小腹冷痛,得温稍缓,经血量少色暗,夹有紫黑色血块伴畏寒肢冷,口不渴,舌质暗苔白腻边有瘀斑,脉沉涩 。辨证属寒凝血瘀,冲任阻滞,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3g,延胡索6g,五灵脂6g,生地黄12g,炮姜5g,当归12g,川芎6g,肉桂3g,白芍9,蒲黄9g,香附9g,乌药9g5剂后告知经血已净,腹痛较前减轻,嘱服少腹逐瘀丸6g,每日1c,,
次,慎起居,避寒凉,待下月行经前复诊 。第2个月复诊时处上方5剂,告其经血净后仍服少腹逐瘀丸 。3个月后患者诉已怀孕月余,约9个月后在本院剖腹产一女婴 。
安:少腹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云:“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临床上治疗习惯性流产多从肝肾冲任论治,然女子以经调为要 。此例源于寒、瘀二因,寒凝血瘀,不通则痛,既有痛经病史,辨证为少腹因阳虚寒盛而致血瘀,符合少腹逐瘀汤调经之主旨其中小茴香、干姜、肉桂通经脉,助阳散寒;四物汤合失笑散补血活血,祛瘀止痛;延胡索、香附、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诸药相伍,血通气扬,阳盛寒消,经调冲任通盛,终收种子之功 。
推荐阅读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先兆流产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经期口唇瘀肿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经前哮喘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经行发热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崩漏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月经过少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月经过多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医案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静脉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