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治小儿汗证医案

小儿汗证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为人体之津液,阴平阳秘则津液内守 。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别,小儿纯阳之体,容易出汗,但若汗出过多则应予重视和治疗 。
【病案举例】
1.王某,男,3岁 。1993年11月14日初诊 。素体易汗,近两月汗出更甚,寐则汗出,动则汗湿衣衫,内衣一日二换尚时时感湿,纳可,二便调,面色略显黄白,发黄稀疏,夜眠易醒,舌淡,苔薄白 。辨证为营卫不和,腠理不固 。治以调和营卫,健脾益气,固表敛汗 。处方:桂枝汤加太子参、浮小麦、煅龙牡等药,另用自制止汗膏外敷脐部 。3天后复诊家长诉汗出已明显减少,唯活动后仍有汗出,前方继进3剂而愈 。
按语:此例汗出之症,系营卫失和,肌表不固之证 。因卫气不能统摄汗液,失其正常开合功能,故见时时汗出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收敛固表,加太子参增强健脾之功,浮小麦、煅龙牡等、,
加强收敛固摄之力,故3剂后见效 。用此方治疗缺钙、脾虚易汗患儿,常奏显效 。桂枝汤之立法,固在调和营卫脏腑,夑理气血阴阳,然其精意,尤在通启阳气,拨动神机 。盖人之阳气,功莫大焉,主要在于温煦、推动、抗邪、固摄,以及气化调节等等 。
小儿体禀阴阳两稚,易见阳气不振,阴阳不调,当此之时,舍桂枝汤而无适当之方 。
2.王某,女,4岁 。1994年12月20日初诊 。患儿汗多已有年余,无论白昼,均易汗出,且稍有不慎即感冒发热或咳嗽,平素食欲及二便均正常 。对此曾用中药玉屏风散、龙牡壮骨冲剂等口服,五倍子粉醋调敷脐、肌注丙种球蛋白等防治措施,虽获短暂疗效,但停药后依然如故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 。治当调和营卫,收敛固涩 。处方:桂枝、白芍各6g,生甘草3g,大枣5枚,生姜2片,龙骨15g(先煎),牡蛎20g(先煎)5剂,日1剂,煎服 。药后汗出显减,去龙牡,加黄芪10g,继进5剂,自此昼夜少汗,体质渐壮少病 。
按语:以桂枝汤加减用于小儿自汗、盗汗的易感儿亦颇为宜 。前案已提及桂枝汤有解肌发汗之效 。此论又用于止汗,不免使人无所适从 。前人将解肌发汗称为“药汗”,将病体出汗称为“病汗”;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祛病,药汗瞬时,而功大着 。可见桂枝汤一方具发汗和止汗的双向调节功能 。
3.王某,男,5周岁 。夜间盗汗3月余,做过抗“O”、血沉、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胸部Ⅹ光片检查未发现异常 。排除结核病、风湿热等 。诊断不明,求治中医 。患儿除盗汗,夜间略有躁动外,无明显不适之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辨证为营卫不和 。治以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生龙牡各10,浮小麦15g.3剂盗汗锐减,继服5剂而愈 。在此以桂枝汤资养胃气助卫祛邪,使营卫协调而汗止 。
按语:许多汗证,如自汗、盗汗及局部汗出等症,临床无明显气虚、阴虚等诸证可辨,可参照《伤寒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及“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止汗,并可酌加生龙牡、浮小麦等收涩敛汗等药 。
4.洪某,男,4岁 。自汗时作半年余,伴怯冷,神疲,纳差,逐日消瘦,舌淡,苔薄白,两寸脉弱,关尺脉缓 。证属腠理疏松,卫阳不足,表气不固 。治以补益卫阳,固表止汗 。处方: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4,大枣7枚,浮小麦5g,谷芽5g 。内服3剂,汗止,纳增,怯寒减轻,守方续服10剂痊愈 。
按语:《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气不足,开合失调,则自汗畏寒 。
【桂枝汤加减治小儿汗证医案】《伤寒论》53条论述了卫气不足常自汗出的病机和桂枝汤发汗以治卫弱自汗的机理 。桂枝汤有双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既治卫强发热汗出,又治卫弱自汗、畏寒 。其药理基础则是桂枝、生姜,《伤寒论临床实验录》说:“卫强的桂姜能散风邪,风祛则卫气不强,而趋于和谐;卫弱的桂姜能扶阳益卫,使卫气增强,而趋于和谐 。根据虚实情况不同,而起着不同的作用,总使其阴阳平衡,方达到治愈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