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出自《论语.颜渊》,是说“做君王的要有做君王的样子,做臣子的要有做臣子的样子”,讲的是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或是道德准则 。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只是换了种说法,古代讲“君君臣臣”,现在要求“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单位工作听领导的、在家听父母的,这类行为准则不但在古代、在现代、即使在将来也是不会改变的 。只有做到人人“各司其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
孔子提倡的君臣关系
孔子没有说过“君君臣臣”就要“愚忠”,也没有表达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思,也不是上下级关系上的无条件服从 。
孔子对君臣关系说过几句话:
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君王任用臣子要以“礼”对待,臣子侍奉君主要用忠心 。臣子的“忠”不是无条件的,是建立在君王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忠”是工作尽职尽责,对得起君王的信任,反之如果君王不以“礼”相待,臣子对君王也就没必要忠心了;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篇):如果君王重用我,我就好好干,如果君王不重用我,我就离开或躲得远远的;
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这是臣子对君王的要求,如果天下清明,君王懂道理、是个明君,我就可以为君王出力,否则我就离开或躲开 。
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君臣关系这方面孔子还是很有原则,也是很潇洒的,用不用由你,走不走由我,不会没理由的和你空耗下去,不会对你愚忠,更不会为你豁上性命 。可以说,孔子周游列国,如果国君接受他的思想,重用他,他会尽一个臣子的责任,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君王昏庸、国家混乱,孔子会跑的比谁都快 。
孟子提倡的君臣关系
关于君臣之间的关系,孟子的话更直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对我够意思,我就对你够意思,如果你不够意思,那对不起了,我让你没意思 。后面再加上一句就是“君之若对臣动手,则臣对君先下手”,毫不客气,所以,孟子对君臣关系不但没有任何愚忠的意思,还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造反意识 。
实际上,我们在工作中对待领导的态度也是和孔孟的思想是一样的:领导对我好,我就给你好好干;对我不好,我就走人,钱给的多也可以不走 。“君君臣臣”只是说明一种秩序和尊重,和后来的愚忠没有关系,愚忠是后世那些提倡裹小脚的腐儒对孔孟学说的曲解 。
为什么古人认为君君臣臣理所当然?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出处 。
春秋末年,政治混乱,战争不断,诸侯割据 。在孔子看来,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礼坏乐崩 。说白了,就是大家互不相爱,天下人都缺爱,所以他主张以“仁爱”治天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鲁昭公被季孙氏联合梦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围攻,兵败后逃往齐国,被安置在乾侯 。不久,鲁国发生战事,孔子也来到齐国 。齐景公当时正受制于陈桓,陈桓的势力很强大,极有篡权夺政的可能 。因此,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 。
《论语颜渊篇》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国君要守君道,臣子要守臣道,父亲要守父道,儿子要子道,齐景公说:太对了!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孔圣人之口,他认为让世界充满爱,就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得先正名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就是要分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角色和义务责任,然后大家各司其职 。
简言之:做臣子的要忠于君王,做儿子的要孝顺父亲,“礼”就保住了;做君王的要爱护臣子,做父亲的要亲爱儿子,“乐”就保住了 。这样就可以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 。他的政治理想是:以仁爱治天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礼乐制度是什么?
礼乐制度是周公发明的,周王朝在取得胜利后,周公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 。对周王朝进行政治和文化建设,而设定的制度 。它包括封建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用来区分贵族身份地位,衣食住行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
封建制度:天子按照公、候、伯、子、男,的等级(嫡子和庶子的顺序)把天下分封诸侯管理,诸侯再分封给大夫、大夫再分一些田给士,大夫以下的等级不可以再封建 。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井田制:把田地分块状,便于管理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次子和庶子等级降一级分封出去 。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礼乐制:简单的说“礼”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乐”基于这个不平等级的等级,用音乐和文艺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天子、诸侯、大夫、士,都要按照等级划分,在使用舞队、乐器、青铜礼器都有严格要求,不能僭越 。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插图
总结: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为统治者谋天下 。他认为人是有等级的,而做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对后世人们的影响深远 。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不平等,但是要对等 。意思是:当国君的,首先得爱臣子,臣子才会效忠君王,当父亲的,得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才会孝顺父亲
【“君君臣臣”是什么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然而,后来的统治者就用儒家思想,来教化人糊弄人,先糊弄读书人,再通过读书人糊弄老百姓 。让百姓都本本分分的,就不会造反 。这样就便于统治了,成为统治者的一种手段 。其实,只有统治者才会认为“君君臣臣”是理所当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