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迪茯苓四逆小青龙汤的配方组成

【丁光迪茯苓四逆小青龙汤的配方组成】【配方组成】茯苓15g,制附块15g,炙甘草10g,干姜10g,麻黄4g,桂枝10g,细辛4g,五味子6g,白芍10g,姜半夏10g,肉桂(后下)6g,桃仁10g,红花10g
【作用与功效】回阳救逆,化饮纳气 。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
【丁氏临证心得】病例:朱某,男,54岁,干部 。初诊:1996年10月 。咳嗽多年,时发时平,近年咳甚又喘,痰稠壅盛,塞逆胸膺,气逆不能平卧 。气逆甚时,兼见心慌,口唇发绀 。畏寒喜阳光,四肢逆冷(屡经住院治疗,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近来病又剧发,喘咳气逆,痰多泡沫,秽时即变清水 。咳吐较易,但有时亦艰,稠黏咽舌,咳吐不净,更增喘咳 。纳谷日少,不能饮冷,欲得温暖 。小便少,但有时又自遗;大便不爽,无力努挣 。行动气促,时自烦躁,额上汗冷,自感身重 。脉细,不流利,间有歇止;苔滑,舌有紫气 。分析病情,这是寒饮上逆,心肺脾肾俱衰,气不归原,又兼络脉瘀塞,病情多端,虚实错杂,纠葛一起,难分难解,势防有变!姑为回阳救逆,化饮纳气,参以通络 。
能得阳回气平,便为上上 。另:红参7g,丹参10g,另煎浓汤频饮 。二诊:服上药2剂后自感暖和,正值深秋风汛,人们纷纷加衣,而患者却不甚畏寒 。小便畅利,喘咳得缓 。疲乏欲睡,夜半欲得稀粥 。观察病情,确有好转,心慌气急减轻了,额汗肢冷亦有些还暖 。这是阳气来复的佳象,效议再进 。(3剂)三诊:咳喘大减,周身暖和,稠痰亦减少,胸脘宽展,心慌亦平,知饥欲纳,尤其小便通利,并得大便,自感气平,上床即能平卧 。脉见滑象,歇止显着减少;苔转薄白 。据证分析,这是阳回气平,饮邪消退,心肺脾肾,俱有生机 。效议出入,调理巩固 。茯苓15g,制附块10g,党参15g,炙甘草6g,干姜7g,桂枝10g,细辛3g,五味子5g,白芍10g,姜半夏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 。(3剂)四诊:喘咳更轻,咳痰少而爽利,眠食均佳,心悸亦平 。
病情转机比较顺利,还宜慎起居,暖饮食,以防反复 。上方去细辛;加炙紫菀10g,炙款冬花10g 。(5剂)五诊:喘咳几平,稀痰很少 。起居眠食均佳 。舌色见红活,口唇发绀大减 。阴邪日退,气机流利,大势已平,再为善后调理 。茯苓15g,白术10g,党参15g,炙甘草4g,千姜6g,桂枝10g,白芍10g,姜半夏10g,五味子5g,炙紫菀10g,炙款冬花10g,桃仁10g,红花10g,炙脐带1条(5剂) 。此后又服5剂,转入正常,即停药 。停药后,寒潮突袭,但病情仍稳定,甚喜 。咳喘病久,反复发作,每见口唇发绀,舌多紫气,甚至出现杵状指的 。在病情上,除见阴寒邪盛,阳气日衰外,有兼见气虚络瘀证候的 。此时兼参通络活血之药,与温阳救逆药同用,每每能够增进疗效 。此法从王清任的急救回阳汤得到启悟,履履获效,特为拈出,共享其成 。
【解读赏析】本方以小青龙汤作为核心方,周扬俊曾说:“小青龙汤涤饮药也,人既风寒两受,乃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之足矣 。不知素常有饮之人,一感外邪,伤脾气而蔽肺气,则便停于心下,而上下之气不利焉 。于是喘满咳呕相因而见 。
而这竟一汗之,外邪未解,里证转增,何也?为水气所持,不能宣越故也 。况水饮停蓄者,中州必不健运,才兼外感,遂令上逆,尚可徒以风药上升作患乎?于是以五味子收金,干姜散阴,半夏去水,此不易之良法也而尤妙在用细辛一味,细辛为少阴经表药,且能走水 。人之水气,大抵发源于肾,故少腹满,小便不利,因而作喘,安知少阴不为遗害,乃以细辛搜豁伏邪,走而不留,而后已上主散之药皆灵动也 。”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宜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口苦舌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酌情温阳,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

    推荐阅读